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为“壹娱观察”独家首发,有需要开通白名单转载的公号请后台留言联系)

 

我不是针对资本,或是制片公司,或是导演、制片人、演员,而是你们所有。

 

无需赘言,从暑期档开篇的两部抢钱之作《赏金猎人》《黑粉》(允许我实在忍不了这个奇葩片名,直接简写了)开始,这个暑期档就几乎满屏的这种调性,吴亦凡《致青春2》《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然后是奇葩的复古粉丝电影《封神传奇》,再就是典型小鲜肉大片《盗墓笔记》,当然也包括原本想打李准基这张牌却遭遇“限韩令”的《谎言西西里》。

 

坦白说,很多粉丝电影早就不是电影了,而是只有粉丝会HIGH的PPT联播或MV集合——这种“创作”风潮或许该归咎于《小时代》系列当年的大卖。给这个系列贴再多的金都无法忽视其带来的破坏性,在粉丝托举起的高票房的诱惑之下,中国电影的很多企业、电影人都弃守了电影业在电影创作、制片方面的底线——粉丝电影连电影的底裤都可以不要了,粉丝能够刷出来的票房比电影观众一天一天积攒起来的票房要高的多,“有效率”的多。

 

中毒最深的可能就是乐视影业了,在《小时代》之后,这家公司几乎陷入了对复制“成功”的极度渴望——《何以笙箫默》(2015)《睡在我上铺的兄弟》(2016)《赏金猎人》(2016)《盗墓笔记》(2016)以及即将上映的《爵迹》,前三部均是惨淡收场,后两部中《盗墓笔记》以其制作规模而言,结局尚不明朗,而《爵迹》目前的市场预期难言不会再现《封神传奇》的悲剧。

 

老牌电影公司亦是在粉丝电影的浪潮里难以自持,《奔跑吧!兄弟》(2015)竟是华谊兄弟出品,尽管赚到手软,但实在很难将“触动人心”或是“对内容敬畏”与此片相联系;《封神传奇》传博纳高额保底,《黑粉》也是博纳出品,还有完完全全的跟风之作《爸爸的假期》(2015),与于冬曾自称“我是个文化人”的那场商学院演讲相对照,令人唏嘘。

 

如今在影片质量上的灾难是全行业“共谋”而来的,完全依靠明星或是所谓IP背后的粉丝去创造票房,用故意挑起粉丝撕番位的粉丝战争来鼓动粉丝刷票房——票房早已脱离了影片口碑的价值基础,完全是一场与电影无关的口水营销。同样的,电影创作也把结实的剧作让位给了只要鲜肉赏脸怎样都可以的肆意。

 

谁还在关注电影本身的质量如何?

 

粉丝电影的泛滥给电影行业带来的两个要命的副作用,其一是踏实做电影的项目遭遇粉丝电影在营销上的压制,比如《惊天大逆转》,豆瓣7.5的高分却在上映一周后就很快退场;其二是真正的观众离场,影院里只剩下了那些粉丝,比如《致青春2》在最后行将退市的时候仍然有大量所谓粉丝锁场贡献的票房,竟然一部影片被“挽留”在市场里的力量是粉丝的“愚忠”而非电影本身的口碑光芒,这真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荣光吗?

 

今年笔者看过的国产电影比去年少了许多,毫不留情地说,暑期档在影院里看到的国产电影都几乎让我想要中途退场——如果粉丝电影再以这样的廉价、低质的品相继续出现,如果电影公司无论新贵还是老炮继续再以对行业完全不负责任的姿态“蒙眼狂奔”,如果导演、制片人再以只向钱看的“职业精神”对待电影创作和生产,如果那些表演苍白的鲜肉演员再肆意糟践电影无视自己的短板,相信我,你们以为轻松能到的10亿保底永远不可能达成——放弃真正的电影观众,粉丝的能量绝没有你们想得那么大,而且粉丝也在成长,放弃你们的速度一定比你们想象得快。

 

看看《魔兽》在国内票房止步15亿就能知道粉丝电影的天花板;再看看成熟的北美市场,《魔兽》被电影观众抛弃后,粉丝又埋单了多少?

 

对于导演、制片人还有演员来说,请冷静地相信,电影观众可以不去影院看电影,但你们恐怕不能失去拍电影这份工作吧。

 
话题:



0

推荐

陈昌业

陈昌业

29篇文章 6年前更新

壹娱观察主编。壹娱观察想做中国电影产业和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面对产业,除了要发现新闻,还想探索那些深藏在冰山一角之下的新知。

文章